发布:河南少林寺 来源:少林寺官网 时间:2014-09-03 点击:
少林寺武术精神/少林寺武德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令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北嵩山少室五乳峰下为印度僧人跋陀修建寺庙,即今天的少林寺。它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少林寺禅学和少林寺武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少林寺武术精神。少林寺武术精神是一种尚武、重德、爱国的精神。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少林寺为禅宗圣地,宣扬“万事为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少林僧众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民族责任。当民族的利益和前途需要时,他们就会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为民族的利益而舍生忘死。如少林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就是典型一例。
二、抗击侵略,爱国爱民
少林武术得以名扬天下,除了武技高超之外,还因为少林武僧在民族危难的时刻能挺身而出,为民族、为人民而赴沙场、洒热血。少林武术成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锐利武器。明朝中期的少林寺弟子应召抗击倭寇事迹;近代的许世友、钱钧将军在少林习武多年,不仅学会了少林武术,而且继承了少林武术精神,一生爱国为民。
三、见义勇为,惩恶扬善
少林武术以“健体、防身”为宗旨,但并不是说练了一身武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畏强暴,锄暴安良,成为历代传颂的佳话。少林始终坚持着“缺德者不或与之学,丧理者不或教之武”的原则。“凡少林门徒必严守武林之忌仗技欺弱,为非作歹;严禁恃技醒盗,拦劫行人,扶邪为匪,违者弃之,甚者惩之。”千百年来,精通少林功夫的武学高士何止千百,这些人都保持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艺高德重。他们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扶弱除暴,在史书上留下了一曲曲正义之歌。
四、勤奋刻苦,扎实稳进
要练好少林武术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少林寺练武很重视“桩功”锻炼,因为桩功可以内调气息,外练筋骨,增强劲力。初入少林寺者必须先挑水、烧火一段时间,然后才能练拳,为的是先增强体力。练拳也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般的硬功或套路要练上三五年,而轻功、气功则须苦练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练成。“练武先练心”,坚强的毅力和恒心是成功的前提。勤奋刻苦、扎实稳进的精神被少林寺僧世代相承。
五、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少林寺武术虽然雄于天下,但难免也有不足之处,也要借鉴学习别派的长处。少林寺也并未因武林泰斗而轻视天下武技,而是虚心学习各派所长,为我所用,不断地发展完善少林武术。
六、心身双修,德艺双馨
少林武德集中体现在“少林功夫戒约”之中,与少林功夫同时产生、同步发展、德武并修。戒约规定:每一位习武的少林寺弟子都要严守少林寺的清规戒律,杜绝贪嗔痴,“平时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对待齐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勿欺,不得恃强凌弱,任性妄为”,“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世以之此丧其身,而兼流毒于人者,不知凡几。”
少林功夫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伤害对手,而是出于自卫。在少林功夫中有“八打八不打”的说法,所谓“八打”就是,一打眉头双眼(眉弓和眼睛),二打唇上人中(人中穴),三打穿腮耳门(面颊和耳门),四打背后骨缝(肩胛骨内外缘),五打肺腑胸膛(两肋),六打撩阴高骨(耻骨),七打鹤膝虎头(髌骨),八打破骨千斤(臁骨);而“八不打”是,一不打太阳为首(太阳穴),二不打对正锁口(胸口剑突),三不打中心内壁(硬软肋结合部),四不打两肋太极(两腋),五不打海底撩阴(下阴),六不打两肾对心(腰眼),七不打尾闾风府(骶尾骨),八不打两 耳扇风(耳窝)。从中可以看出,“八打”之处均为不致造成严重伤害而又能控制对手的部位,“八不打”之处都是些致命的部位。
“少林七十二艺”也强调,武术技击“尚德不尚力”,推崇道德,而非推崇武力,因此,少林功夫的招术是重守不重攻。少林尚棍不尚刀枪剑等金属利器,也恰恰反映了少林以自卫为本的武德。 德艺统一赋予了少林功夫更深层的意义,它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孤立的技击技巧和健身活动,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生态度和人格修养。可见少林功夫的博大精深,远远超过了功夫本身。少林秘典《汇象罗汉行功》记载了点穴之术,其序言中着重阐述了研究这种极厉害武艺的出发点是“仁爱”而非残忍。兵刃之举,是圣人不得已而为之的,点穴就是为了使对手丧失攻击能力而不至于伤人,这正体现了少林功夫的仁爱武德。
少林寺弟子,以“德为先”,以“武为技”,重德尚武。河南少林寺招生电话0371-62749115
>>> 河南少林寺武德武风